走進舒城
區劃篇

【城關鎮】

城關鎮,是舒城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域面積111.7平方公里,總人口19萬人,轄29個行政村、15個社區居委會。

距高鐵舒城東站1公里,縣汽車站位于城東,周瑜立交橋環繞東城。境內國省干道、萬佛湖旅游快速通道(繞城段)穿境而過,城鄉、城市交通網全面形成。距省會合肥市45公里,區位優勢明顯。


?

全鎮特色產業優勢明顯,城市三產經濟興旺發達。形成了以羽絨、服裝、彩印包裝、童車、機械、食品、竹木工藝品等主要工業企業,目前近30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27家。另外,銷售、電商、餐飲、中介服務、商貿、快遞等行業持續興旺。鄉村振興步伐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方興未艾。全鎮建成了蔬菜規模種植、優質糧油生產基地,是舒城及合肥周邊縣市“菜籃子”、“米籃子”重要供應地。全鎮發展稻蝦混養示范1148畝,推廣優質糧油品種6萬畝,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5000畝。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4家、家庭農場66家。

近年來,舒城縣城關鎮全面貫徹落實上級重大決策部署,聚焦建成縣級中等城市目標,高唱主題歌,突出主旋律,不斷開創新時代城關鎮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連續多年榮膺國家和省多項殊榮。2005年城關鎮被中央精神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鎮”稱號,并在后期的歷次復審復核中,始終保留“全國文明村鎮”稱號;2006年被省委授予“全省先進鄉鎮黨委”;2008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百家鄉鎮示范工會”;2012年被省旅游局授予“全省最佳旅游鄉鎮”;2020年城關鎮被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

【桃溪鎮】

舒城縣桃溪鎮是千年古鎮,位于縣城北部,地處豐樂河之濱,距縣城9公里,東臨千人橋鎮,西接柏林鄉,南與城關鎮接壤,北與合肥隔河相望。


?

206國道南北走向貫穿全境6.7公里,351省道東西走向途徑王泊、蒼墩和曙光三村,交通便捷,物產豐富,商貿繁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著名的人文景觀,歷史上曾有“日有千帆過,夜有萬盞燈”的繁榮,有著“小上?!敝雷u,“桃溪春浪”為“龍舒八景”之首。

鎮域面積45.88平方公里,共轄12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155個中心村民組。耕地面積5.29萬畝。

【千人橋鎮】

千人橋鎮位于舒城東部,素稱舒城“東鄉”,地處六安市S317道路工業經濟發展長廊和舒城縣經濟發展“金三角”地帶,屬安徽省“五個好”黨委標兵鄉鎮。全鎮國土面積76.2平方公里,耕地5.4萬畝,林地6400畝,水面8100畝,轄21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和385個村民組,人口數58051。發展定位目標:打造特色高鐵小鎮,建設美麗魚米之鄉。


?

區位交通,優越便捷。東西介于杭埠華夏幸福產業新城和舒城縣城之間,南與百神廟鎮毗鄰,北與肥西縣豐樂鎮隔河相望。鎮區東距合九鐵路和京臺高速出入口車程10分鐘、距省城合肥車程40分鐘,西與舒城縣城無縫對接。S317公路穿境而過,正在建設中的合安九高鐵舒城東站位于鎮區。杭埠河、豐樂河宛如兩條玉帶鑲嵌在南北兩邊,水路運輸通巢湖達長江。


公共服務,配套完善。擁有日產1萬噸的自來水廠1座、2000噸的自來水廠2座、35千伏變電所2座、標準化村級活動室22個、中心衛生院1個和村級衛生室16個;建有移動、聯通、電信基塔7座;有省級示范高中1所,另有初級中學2所、小學6所、幼兒園5所。實現了有線電視、自來水、電話網絡戶戶通,水泥(柏油)公路組組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全覆蓋。鎮區3平方公里的建成區全部達到了亮化、綠化、美化標準。規劃的合安高鐵舒城東站片區路網配套設施已啟動建設,占地1500畝的恒大養生谷項目效果圖已出爐。


?

工業企業,漸成規模。屬原千人橋區公所所在地,工業基礎較好。初步建成了以S317公路沿線為重點的工業經濟發展長廊、以重陽村為中心的工業發展集中區,形成了建材加工、機電制造、羽毛加工、服裝加工、木材加工五大支柱產業。擁有工業企業45家,其中億元以上工業企業2家,千萬元以上工業企業6家,縣民營工業十強企業1家。


現代農業,特色鮮明。素稱“魚米之鄉”和“舒城糧倉”,現已形成優質糧油、精細蔬菜、苗木花卉、特色水產四大農業主導產業,擁有農業專業化產業園區8個、農產品加工企業8家,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特別是2014年引進的總投資8.2億元、規劃面積4497畝的安徽鵬翔現代農業生態園,已完成投資2億元和1000畝核心區建設。二期3000多畝的田園綜合體項目業已動工建設,正在全力打造4A級旅游景區。

歷史悠久,人杰地靈。這里歷史悠久,從考證的太崗村女人墩遺址來看,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便有人類活動。

【杭埠鎮】

杭埠鎮是全國改革發展試點鎮、全省擴權強鎮試點鎮,位于皖中腹地,合肥市近鄰,長三角經濟圈,是六安的東方明珠、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的先行區、合肥經濟圈加工配套物流集中區和舒城縣工業發展的重點區域。


?

全鎮轄26個村,1個社區,轄26個村,1個社區,區域面積8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4萬人,可耕地面積5.1萬畝,水面6000畝。


杭埠鎮交通便捷,合九鐵路、京臺高速、省道S317、六舒三路穿境而過,離合肥中心市區僅20分鐘車程;擁有年吞吐量10萬噸的水運碼頭2座,可由此進巢湖、入長江,是六安市唯一經水路直通長江的鄉鎮。四通八達的交通,對杭埠鎮經濟發展極為有利。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服務合肥、發展舒城、等高對接、全面融入”定位引領下,杭埠堅持東向發展,積極融入合肥都市圈,創新形成“大項目龍頭帶動、大產業鏈條拉動、大平臺服務促動”的招商思路,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光電顯示、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4大戰略支撐產業,全球觸控模組制造基地、全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長三角休閑旅游度假基地3大基地,和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恒大文化旅游城2座新城的格局。

2020年3月,全省第三批貫徹“六穩”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現場推進會在杭埠舉行,省委書記、省長親臨現場。5月,被評為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先進單位。8月,全省推進災后恢復重建暨貫徹“六穩”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現場推進會六安分會場在園區舉行,市委書記、市長等領導出席。9月,《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報告2019》發布,杭埠鎮位列2019中國中部百強鄉鎮第80位。

【百神廟鎮】

百神廟鎮位于舒城縣東部,大別山北麓,杭埠河南岸。東與廬江縣毗鄰,南與舒茶鎮接壤,西與南港鎮相連,北與城關、千人橋、杭埠鎮隔河相望。


?

鎮內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距縣城20公里,省城50公里,南至4A級度假區東湯池12.5公里,北距滬蓉高速入口、合九鐵路舒城站15分鐘車程,距中國名鎮——三河古鎮20公里,合安高鐵、206國道穿境而過;豐軍路、新南路、南周路和四通八達的鎮村公路形成便捷的交通網絡。


全鎮轄1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44個村民組,總人口44393人,總面積72平方公里,鎮址坐落百神廟街道。

【南港鎮】

舒城縣南港鎮位于舒城-廬江-桐城兩縣一市結合部,地處縣城東南部,距縣城12公里、合肥70公里,206、346兩條國道穿鎮而過,杭埠河擦邊而過,南港河順流而下,舒廬干渠繞山穿行,交通便捷,區位優越。全鎮總面積128.92平方公里,集山、陵、畈于一體,地貌南高北低,轄18個行政村,1個街道,總人口5.6萬人,鎮區常住人口近2萬人。共設66個黨支部,1841名黨員。


?

生態環境良好,自然資源豐富。盛產水稻、棉花、油料、茶葉和板栗等,大理石、砂石、陶土等礦產儲量富足,境內耕地5.6萬畝、林地10萬畝、茶園9500畝。圩區梁網交錯、良田萬頃;丘陵區農田果林,交相輝映;山區植被豐富,蔥郁秀美。


文化底蘊渾厚,人文景觀眾多。古稱“別問灘”,曾為群舒古國屬地,元宋成集,明清建鎮,是千年古鎮。境內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風嶺漢墓群、古"龍舒八景"之一的"鹿起晴嵐"、佛教勝地玉泉山風景區和傳說中姜子牙悠然垂釣處的古釣魚臺。南港鎮還是梁祝愛情故事的起源地之一,素有“梁祝故里”之稱。


?

產業基礎夯實,經濟發展迅速。立足自身實際,經過多年培育,已形成兒童用品、精米加工、新型建材、服飾生產等優勢產業。民營經濟快速發展,企業達200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家,個體工商戶達1450家。


基礎設施完善,鎮村面貌巨變。水、電、路、網、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投入,農村“三大革命”不斷推進,綠化、亮化、美化全面鋪開,人居環境持續優化,城鄉面貌不斷改善。率先在全省開通首條鎮村公交,并實現全覆蓋。鎮美麗鄉村實行全覆蓋,穿點連線、連線成片、全鎮共享的美麗格局已經形成。18個村衛生室、19個標準化村級活動場所,基礎公共服務不斷提升。


?

近年來,南港鎮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以“四更一跨”目標為牽引,著力打造“梁祝故里,美麗南港”,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奮力譜寫“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和社會文明程度高”新南港的精彩篇章。先后獲得“國家生態鎮”、“省級森林城鎮”、“省中心鎮”、“省電商示范鎮”“市重點鎮”等榮譽稱號。


【舒茶鎮】

舒茶鎮,素有“舒城南大門”之稱,地處大別山東麓余脈,六安、合肥、安慶三市結合部,轄12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284個村民組,3.5萬人,總面積78.4平方公里。


?

舒茶交通便捷,206、346國道穿境而過,距京九鐵路、京臺高速僅14公里,距合肥70公里,長江口岸110公里。舒茶區位優越,是皖江城市帶、合肥都市圈的重要節點,建有占地面積2.58平方公里、基礎和配套設施齊全的舒茶工業集中區。舒茶人文獨特,是全國聞名的“茶葉之鄉”, 是中蒙俄萬里茶道、500里六安茶谷的東大門。


1958年9月16日,毛主席視察全國率先、安徽第一個成立的舒茶人民公社,發出一生中關于茶葉生產方面的唯一指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開辟茶園”,舒茶的名字從此響遍全國。舒茶物產豐富,茶葉、油茶、板栗、小磨麻油、山芋粉絲、葛粉等物產種類繁多。舒茶風景薈萃,全國紅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毛主席視察舒茶紀念館,全國最美茶園、中國美麗茶園、長三角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推薦景點、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園——九一六茶園,三國曹操屯兵之地天子寨,張良隱居地二古尖,自然景觀大小巖瀑布,水利建筑景觀梅心驛渡槽,景色幽美的付沖水庫、全省首批“美麗宜居村莊”山埠村等靈山秀水遍地云集。舒茶生態優美,森林覆蓋率達46%,流經杭埠河匯入巢湖的清水河貫穿全境。舒茶是全國第九批一村一品(茶葉類)專業示范鄉鎮、安徽省美麗宜居百強鄉鎮、安徽省第二批優秀旅游鄉鎮、安徽省森林城鎮、安徽省首屆十大最美茶旅線路,創建AAAA級舒茶人民公社景區已成功通過評審。

【春秋鄉】

舒城縣春秋鄉,是舒城西南山區入口門戶鄉鎮,距縣城17公里,省道舒棚路貫穿全境,在建的合樅高速湯池出口距此僅2公里。春秋素有“文化之鄉”美譽,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文化和楓香樹文化歷史悠久,楓香樹山歌曾唱進人民大會堂,農民歌手鮑立春、杜來盛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全鄉境內山川秀麗,低山丘陵,旅游資源十分豐富。


?

春秋鄉是公學始祖——文翁故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文翁紀念館位于春秋鄉文沖村,總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791平方米,設春秋故里、首創官學等六大展區。2018年10月17日隆重開館并免費對外開放,文翁紀念館作為文翁故里標志性建筑,它的建設對文翁文化的傳播、文翁精神的弘揚以及春秋鄉村旅游的發展必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春秋鄉黨委、政府立足獨特人文資源和山水生態優勢,打造田園綜合體和文化旅游,建設三沖文旅環線,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先后建成了投資468萬元的文翁紀念館、投資1000萬元的花世界莊園、投資1.2億元的古月山莊、投資497萬元的葛根菊花基地、投資600萬元的石斛產業基地、投資120萬元的特色民宿、投資472萬元的寨沖花卉基地等一批田園景觀、文化旅游項目,圍繞“游、學、吃、住、娛”旅游功能配套,打出“春秋花谷”鄉村印象名片,做強文翁故里、文化之鄉、研學旅游特色小鎮品牌,爭創鄉村振興示范點。

【干汊河鎮】

干汊河鎮位于皖西南部,地處舒城腹地,杭埠河畔,是通往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萬佛湖的第一門戶,交通便捷,文化厚重,資源豐富,商貿繁榮,素有“周瑜故里”、“羽毛之鄉” 的稱譽。境內有舒岳路、杭埠河橫亙東西,干秦路、干朝路、干棠路縱穿南北。全鎮總面積80.4平方公里,全鎮轄20個行政村、1個街道,503個村民組,耕地39154.29畝。


?

干汊河鎮歷史文化底蘊厚重。這里是三國名將周瑜的故里,龍文化起源地,有大量歷史古跡,境內有三國名將周瑜練兵習武、操戈備戰的周瑜城遺址和摩旗墩遺址,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七門堰遺址,也是現代革命史上“情報三杰”胡底的故鄉。干汊河鎮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這里既有周瑜城、七門堰等歷史古跡旅游資源,也有經國家地質礦產部鑒定為優質礦泉水的柳抱泉資源,還有通過引進臺資興建的啟德園林、漢壽街,以及引資建立的九龍寨生態園等富有生態氣息、徽文化氣息的生態觀光旅游資源。


?

干汊河鎮投資環境無比優越。這里生態環境優美、交通發達便捷,距離縣城僅5公里,位于萬佛湖、萬佛山的旅游線,是全縣發展“一山一湖一泉一線一古城”大旅游格局的一部分,新老S317貫穿全境,縣、鄉、村公交連為一體,即將建成的合樅高速縱穿南北,與我鎮的周瑜大道無縫對接,是周邊鄉鎮乃至縣城上下高速的必經通道;全鎮公路建設發展迅速,境內道路四通八達,實現村村通公路,鎮內主干路全部硬化。集鎮建設日新月異,道路、供水、排污、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配套,功能齊全。


“十三五”以來,突出以招商引資為引擎,加快民營工業發展,先后引進新建和擴建項目33個,累計引進境內到位資金11.9億元,努力培育鎮內民營骨干工業企業,全鎮民營工業企業發展到160多家,其中規模工業企業5家,億元以上工業企業1家,實現銷售收入14.8億元,同比增長8.2%,形成以羽毛產業為主導,童車、服裝、家具、建筑、建材、修理、旅游服務等多門類產業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


?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生態農業,堅持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原則,突出抓好蔬菜、優質稻米、葡萄草莓、脆桃、油茶、黃姜、花卉苗木、特色水產養殖等優勢主導產業,著力培育綠色產品品牌,培育了“周瑜牌葡萄”等綠色有機認證產品。形成了5500畝蔬菜種植、1000畝稻漁(龍蝦)種養共作、1000多畝葡萄草莓、300畝生姜等種植養殖基地。

【柏林鄉】

柏林鄉位于安徽省舒城縣西北部,沿豐樂河與肥西縣、金安區相鄰,距縣城3公里,省道S351和S317貫穿我鄉,穿過境內還有縣道X043,交通、通訊十分便捷。轄23個村,面積89.9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6萬畝,總人口4.7萬人。


?

一、地理環境

柏林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主要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據統計,年平均氣溫12.9℃-15.6℃,年極端量高氣溫40.6℃,年極端最低氣溫-16.3℃。多年平均初霜日出現在11月10日,終霜日出現在3月30日,無霜期223天,≥10℃的活動積溫4900℃至5000℃。年平均日照為1969小時。多年平均降雨量為780-1350mm。多年平均相對溫度為81%。年平均蒸發量為1397mm。作物生長期內的降雨量為780-850mm。。

二、資源概況

柏林鄉是全縣農業大鄉之一,耕地總面積65800畝,作物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為輔,種養業并舉。糧食作物主要特色產品是優質稻谷,年種植優質中秈稻和優質粳稻,總產3200萬公斤;經濟作物主要特色產品有西瓜(石崗西瓜全縣聞名),年種植面積6000畝,總產1500萬公斤;田藕、茭白等水生蔬菜,年種植面積4000畝,總產600萬公斤;養殖業主要特色產品有生豬,年規模飼養量2萬多頭(不含縣豬場年出欄1萬頭);舒城四季白鵝,年飼養量10萬只;肉雞年規模飼養量100萬只。


三、人文歷史

柏林鄉是原石崗鄉、秦橋鄉和柏林鄉三鄉合并,土地廣闊,歷史悠久。歷史古跡:有古代花城、余家城遺址;有煙墩戰國古墓群;有朱元璋練兵場---瓦子墩,現已開發為柏林生態園。紅色旅游:近代的有中國共產黨舒城縣最早的黨組織-----中共舒城縣特別支部,機關舊址東林庵,位于柏林鄉宋圩,2017年4月,該舊址被舒城縣委、縣政府列為舒城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7年8月被六安市人民政府批準為六安市重點文明保護單位。2018年縣鄉總投資800余萬元按照AAA級旅游景點標準建為紅色旅游基地。佛教寺院:坐落在柏林鄉石井村的觀音寺是全縣最大的佛教寺院。莊園文化:李家大圩原是舊社會封建地主莊園,現為縣直農場,從事水稻育種。該莊園建于清朝中期,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


?


【萬佛湖鎮】

萬佛湖鎮位于皖西南部、舒城腹地,是國家AAAAA級風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萬佛湖旅游度假區的中心服務區,屬全國重點鎮、全國環境優美鎮,省首批特色旅游小鎮,是舒城縣建設生態旅游“綠三角”的核心。鎮域版圖面積110.6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4.2萬。


?

萬佛湖鎮文化底蘊厚重、旅游資源豐富、投資環境優越。境內有漢代南昌尉梅福隱居地大梅山,有唐代興建的名寺萬佛禪寺,有萬佛拜觀音、姜子牙釣魚、周瑜祭臺、五老觀太極等人文景觀。坐落在鎮域南側的萬佛湖,原名龍河口水庫,是舉世聞名的淠史杭水利樞紐工程和中國大別山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堪稱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壩,擁有國家級Ⅱ類水質,湖面50k㎡、蓄水8.2億m3。萬佛湖滿湖秀水,一碧萬傾,波光瀲滟,港叉曲折,綠島浮動?;蛰蜕搅?、桃花島、在水一方、金海岸、萬佛石林、龍柏山道、觀音洞、人頭馬、翠竹嶺、白鷺洲等著名景點令人流連忘返。萬佛湖鎮交通發達便捷,346國道橫貫東西,距縣城20公里,有快捷通道車程半小時直達合安高速和京九線舒城火車站,連接合肥、南京、上海、北京等大城市。


“十三五”期間,萬佛湖鎮牢記使命、克難奮進,解決了前進路上一個又一個難題,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績。脫貧攻堅成效顯著,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由建檔立卡時的22.28%降為0,“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持續深化鞏固。鄉村振興接續推進,建成了全長42公里的環萬佛湖旅游公路,推進了省應急救援綜合訓練基地、機制砂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建成了九井安置區、龍河國際酒店等一批影響深遠的項目;培育了清河源特色養殖、閘口蘆筍種植等一大批具有牽動性的農業特色產業。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強力推進,“河長制”“林長制”深入實施,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全域化旅游活力初顯。民生福祉不斷增進,社會救助兜底體系更加健全。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疫情防控常態長效,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文化惠民工程深入開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實干托舉夢想,奮斗鑄就輝煌。萬佛湖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實現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搶抓融入“長三角”,突出“綠三角”的戰略機遇,堅持“拉框架、強功能、擴容量、打通道”,努力打造舒城發展的副中心,5A萬佛湖的“旅游城”,實現經濟行穩致遠,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奮力譜寫萬佛湖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闕店鄉】

闕店鄉位于舒城縣中部,毗鄰國家AAAAA級風景區萬佛湖,湖岸線13華里,杭埠河、龍潭河、舒廬干渠三條水系縱橫交錯,丘陵地貌,山水相依,盛產香椿、油茶、魚類等生態有機農產品,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是國家級生態示范鄉鎮,省級優秀旅游鄉鎮、美麗鄉村、縣級文明鄉鎮。全鄉轄18個行政村,總面積60平方公里,人口總計3.9萬。

【五顯鎮】

五顯鎮位于舒城縣、金安區、霍山縣交界處,萬佛湖西岸。東臨風光秀麗的AAAA級旅游區萬佛湖,南接AAA國家森林公園旅游區萬佛山,北與佛教圣地大華山云峰寺毗鄰,西與毛坦廠鎮AAAA級東石筍風景區相望,國土面積98平方公里,轄17個村(街),3.7萬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六安市創建文明先進鄉鎮,六安市雙擁模范鄉鎮,舒城縣西南山區的山口重鎮。


?

五顯鎮區位明顯。105國道、317省道貫穿全境,三縣(區)交界,距合九鐵路舒城站55公里,合(合肥)安(安慶)高速40公里,距省城合肥駱崗機場80公里,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十分便捷。以上海、杭州、張家港長途客運為龍頭,形成了蓬勃發展的交通運輸業。


五顯鎮資源豐富。境內生態環境優美,青山碧水。石關風景區令人忘返、萬佛湖風光令人留戀、大華山景色幽靜深邃,自然風光,鬼斧神工,美不勝收,是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的好去處。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盛產薇菜、蕨菜、板栗、毛竹、油茶、魚類、畜禽、砂石等,素有“薇菜之鄉”、“毛竹之鄉”美譽。圩泛區良田萬頃,阡陌交錯;丘崗區農田果林,交相輝映;深山區植被豐富,景色怡人。

五顯鎮發展迅速。圍繞“一山(石關)、一灣(三月畈觀光農業和大寨灣)、一湖(萬佛湖五顯庫岸沿線)、一河(五顯河)、一峰(光明峰)”的總體布局,大力發展旅游業。同時發展以“薇菜加工、家俱制造、竹業發展、尼龍造?!彼拇蠹寒a業,形成了精米加工、機械制造、建筑建材、綜合養殖、紡織加工、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多種支柱產業,個私企業68戶,工商戶達千戶?;A設施日臻完善,集鎮面積煥然一新,商賈云集,鎮區面積達2.5平方公里,利用“村村通”水泥路項目工程,全面建成通村公路網。環湖(萬佛湖)旅游公路十分暢通,可直達至各島嶼。有線電視覆蓋全鎮,聯通、移動通訊塔覆蓋全鎮每個角落,新農村建設成果豐碩,全面建設和諧社會邁出堅實步伐。

跨入新世紀,面臨新機遇,五顯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依托資源優勢,整合主導產業,招商引資與民營經濟發展并重,以小集鎮建設為載體,著力促進四大產業集群發展,突出工業經濟、旅游開發、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的發展思路,創優環境,筑巢引鳳,招商引資。鎮政府將提供最優惠的投資政策,最低廉的投資成本和最優質的服務,竭誠歡迎海內外客商前來五顯投資興業。

【張母橋鎮】

張母橋鎮位于舒城縣西北、豐樂河源頭,與金安區隔河相望,舒城近郊,距縣城僅20公里,集丘陵、平畈、山區于一體,鎮域面積62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324個村民組,8930戶,3.5萬人,系國家級生態鎮、省級森林城鎮、市級文明鎮。


?

張母橋鎮歷史悠久,是全縣西北區域重要的商貿集散地,素有“西北商貿重鎮”的美譽。境內幸福山(原名孟潛山)海拔488米,據縣地方志(嘉慶縣志)記載,該山為舒城縣鎮縣之山;有舒城縣十大名塘之一的九龍塘,集水面積1.8平方公里,總面積260畝,總庫容20萬立方米;有溝通長江和淮河水系、被譽為“河上長虹”、蔚為壯觀的亞洲第一人工渡槽——將軍山渡槽;是與秋瑾并稱“女子雙俠”的呂碧城的重要成長地,她開創了近代教育史上女子執掌校政的先例,被贊為“近三百年來最后一位女詞人”;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母橋手工咸掛面;有悠久的竹編工藝品傳統,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法國、新加坡及港臺地區,上世紀80年代我鎮天龍集團即被省旅游局批準為省旅游商品定點生產企業。


近幾年在經濟發展上,張母橋鎮堅持“工業強鎮、生態富鎮、商貿活鎮、產業興鎮”的發展思路,本著“強產業、擴規模、促轉型、優服務”的工作理念,2012年建成占地200畝的工業園區,入駐企業5家。全鎮現有工業及民營企業5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4家,分別是仁明糧貿、林勝糧貿、久久服飾、良勝竹編工藝廠,規模工業總產值超10億元。世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林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仁明糧貿有限公司三家企業登榜“2020年六安民營企業百強”。

依托市級“一嶺一庫”(江淮果嶺、西山藥庫)發展平臺,全鎮大力培育壯大杭白菊、油茶、經濟林果等支柱產業,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引進了健祥杭白菊種植專業合作社、板山生態園、徽韻園林、鴻苑生態園、金山田農業、香榧家庭農場、金龍園林、天祥油茶等生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了產業興旺。

目前,全鎮共有油茶10000畝、杭白菊600畝、金銀花200畝、水芹100畝。依托地理優勢,打造了包含2000畝桃樹林、100畝櫻桃林、200畝獼猴桃林等在內的3000畝特色果嶺基地,其中白果村車廂溝櫻桃采摘基地每年“五一”前后吸引幾千名游客前來體驗。

【棠樹鄉】

安徽省舒城縣棠樹鄉位于舒城縣西北部,距縣城13公里,鄉域面積78平方公里,人口4.1萬。安徽省第五屆文明村鎮、六安市擴權強鎮試點鄉鎮、六安市衛生鄉鎮、舒城縣“金三角”規劃重點鄉鎮。


?

一、圍繞產業興旺,建設實力棠樹。棠樹工業集中區是舒城縣3個鄉鎮工業集中區之一,建成區面積2.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為新型建材和現代家居產業園,目前已落戶企業30多家?,F代農業發展較快,土地集中流轉面達85%以上,形成了以龍泉盆荷、亞潤農林、豐碩園林等為代表的新型經營主體,不斷調整種植結構,稻蝦共養面積逐年擴大。順應“互聯網+”和農村物流業發展趨勢,農村商貿流通繁榮興旺。


二、圍繞生態宜居,建設綠色棠樹。棠樹鄉山水林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19%,2018年以來,我們以抓“三清”、重“三拆”、促“三建”、強“三?!睘橹攸c,全民參與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整治改造后的鄉村環境整潔美觀,群眾拍手叫好,境內有“劉家大院”、“大禹釣魚臺”等歷史遺跡,有云霧山磨刀寨、大官塘、老虎沖、南塘等名山名塘,青山綠水環抱,自然風光優美。

三、圍繞鄉風文明,建設和諧棠樹。棠樹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烽西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市級示范點,鄉以此為平臺通過“講、評、幫、樂、慶”等多種形式開展精神文明創建系列活動,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在全鄉各村評比“五星級”文明戶,引導群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遵紀守法、勤勞善良、熱心公益、樂善好施等優良傳統,提升群眾精神面貌。

四、圍繞治理有效,建設平安棠樹。以維護社會大局持續穩定為首要任務,以建設“平安棠樹”為主線,以“法治棠樹”為保障,以綜合治理網格化為工作思路,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夜間巡邏工作常態化,努力構建全方位、立體化“大平安”治理體系,全鄉社會大局穩定有序,安全工作警鐘長鳴。近年來,棠樹鄉先后榮獲市“平安鄉鎮”、“無越級上訪鄉鎮”等榮譽稱號。

五、圍繞生活富裕,建設幸福棠樹?!八暮棉r村路”建設上,累計投入約1.6個億,完成農村道路建設工程198條175.5公里,自主投入6000多萬元新修長15.6公里、貫穿10個村的鄉旅游大道,形成干支銜接、內通外暢的鄉村公路網,全面構建以“三長兩員”為框架的管理運行模式,“四好農村路”列養率達100%,國家、省、市交通部門領導多次來我鄉調研指導,給予高度肯定。農田水利和飲用水安全工程上,實施了投資1個億多萬元的張母橋河治理工程,新建棠樹自來水廠投資2000多萬,自來水已實現全鄉全覆蓋。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完備,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廣大群眾有了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

【湯池鎮】

湯池鎮位于大別山東麓,萬佛湖之濱,面積160平方公里,轄31個村和1個街道,人口5.4萬,距省會合肥市80公里,距縣城30公里,237省道橫貫全鎮,正在建設的德(州)-上(饒)高速穿境而過,并在鎮內設立道口。


?

湯池鎮是國家級生態鎮、省級旅游特色景觀鎮, 被安徽省民政廳授予“千年古鎮”稱號,入選安徽省首批“健康小鎮”名錄,素有“溫泉之鄉”、“山水之鄉”的美譽。


【溫泉湯池】溫泉是湯池鎮特色資源,被譽為華東第一泉,清代桐城派著名文學家戴名世沐浴溫泉而作的《溫泉記》被收集在他的《南山集》中。這里常年水溫在65℃左右,日供水量4000噸,富含氡、鈣、鉀、硫磺等16種微量元素,屬典型高熱氡礦泉,對心血管、高血壓、動脈硬化、關節炎和皮膚病等有很高的理療價值。沐浴于溫泉之中,讓身心的疲憊,塵世的煩憂盡數消融。近年來,以溫泉為龍頭的旅游產業實現大跨越,金湯池溫泉度假村、民航山莊度假村、神泉大酒店等多家溫泉產業規模大、效益好,帶動全鎮旅游業發展。溫泉旅游專線火熱,開通了“萬佛山——萬佛湖——湯池溫泉”專線旅游,日接待量平均1200人以上。


?

【山色湯池】龍眠山位于湯池鎮西南5公里的龍眠村境內,因形似臥龍而得名?!褒埫哓剐恪睘楣琵埵姘司爸?。沿龍眠河逆流而上,疊翠積綠的龍眠山便攬襟人懷。山勢蜿蜒,蒼峰翠谷,巖壑幽邃,峭壁清流,無限風光,令人目不暇接。有二龍井、青布潭、老虎石、雞冠石、棋盤石、仙人床、龍眠寨等名勝。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文人墨客鐘情于龍眠山水。宋畫第一人李公麟因酷愛此景,歸隱于此,宋代詩人黃庭堅游覽此山寫下了優美的詠龍眠山詩:“諸山何處是龍眠,舊日龍眠今不眠,聞道已隨云物去,不應只雨一方田”。境內秀美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豐厚的積淀交相輝映,構成龍眠山獨特的勝跡景致。


【水韻湯池】悠悠倒淌河穿鎮而過的湯池河,全長24公里,自東向西流,奔騰不息,是全國少見的“倒淌河”。 三江景區是萬佛湖國家AAAAA級旅游風景區的重要景區。立于三江碼頭,萬佛湖旖旎風光盡收眼底。湖面開闊,煙波浩渺水質澄清,島嶼星羅棋布,游船穿梭如織。湖是綠的,像一塊無瑕的翡翠閃爍著美麗的光澤;湖是活的,層層鱗浪隨風而起,伴著跳躍的陽光在追逐,在嬉戲。極目遠眺,湖色與天光爭輝,綠水共青天斗碧。在水一方的民俗風情度假村,臨湖而建,品“萬佛湖魚頭”,賞萬佛湖風光。置身其中,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生態湯池】湯池全境森林覆蓋率77%,負氧離子含量高達5萬個/立方米,素有“天然氧吧”之稱。境內已形成茶業、板栗、油茶、花卉、中藥材等規模生產基地,小蘭花有機茶、望母寨有機板栗獲國家級品牌認證。湯池是全省最大的板栗生產地和全國最大的板栗集散地,年產板栗8000噸,板栗市場年交易量達30000噸,“望母寨”有機板栗生態園建設獲全國一等獎。湯池是舒城小蘭花主產地,六安茶谷建設的重點鄉鎮,也是“六安茶谷”四大入口之一。情侶峰盆景園和集景園盆景園均是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單位,該園以珍藏和展示大別山珍稀植物為主題,為安徽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園內精品琳瑯滿目,具有極高的植物研究和觀賞價值。

【人文湯池】湯池鎮素謂“六龍抱珠之地”,人杰地靈、名人輩出。古有北宋大畫家李公麟,號龍眠居士,好古博學,長于詩。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被稱為“白描始祖”、“宋畫中第一人”。因風痹致仕,歸居龍眠山莊,自作《山莊圖》,為世所寶。傳世作品有《五馬圖》、《維摩居士像》、《免胄圖》等。近有化學家劉有成,中國自由基化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曾任蘭州大學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國家杰出青年施章杰,現為復旦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未來湯池】湯池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生態立鎮,旅游興鎮”發展理念,圍繞生態為綱,溫泉為頭,旅游為擎,文化為魂這四條主線,著力打造以旅游健康產業為核心,康養、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旅游健康養生小鎮。計劃用三年時間,主導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不低于10%;特色小鎮達到4A級以上旅游景區標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能充分滿足特色小鎮發展需要;運營管理體制和投融資機制便捷、靈活,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專業化、日常管理服務精細化。建成產業上“特而強”、機制上“新而活”、功能上“聚而合”、形態上“精而美”的溫泉康養特色小鎮,成為創新創業高地、產業投資洼地、休閑養生福地、觀光旅游勝地,打造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河棚鎮】

河棚鎮位于舒城縣西南山區,萬佛湖上游,距縣城36公里,鎮總面積 72.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238畝,山場面積86638.5畝,水面積400畝,轄9個村,1個街道。自古以來是舒城縣西南山區農產品集散發和商貿購銷大鎮,原河棚區委、區公所所在地。


?

河棚鎮是全國農科教示范鄉鎮,有“安徽油茶之鄉”之美譽,俗話說:安徽油茶在舒城,舒城油茶在河棚。境內層巒疊翠,四季常青,寬闊的河棚河像一條玉帶自西向北飄飄而下,牽繞著翡翠般的萬佛湖,入口處兩岸兩峰對峙,西立舒城“四大名山”之一的高峰山,東聳“皖西小九華”之稱的法華寨。佇立峰頂,湖光山色,一覽無余,令人賞心悅目。


河棚鎮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神奇秀美的自然景點,竹林三關、朱皇驛店,滴埠栗海敘說著一個個美妙的傳說,仙巖、青蛙石、龍骨沖、化龍尖以形似和景美讓人流連忘返。

【廬鎮鄉】

廬鎮鄉地處安徽省舒城縣西南山區,與桐城市、潛山縣接壤,并與本縣河棚鎮、曉天鎮、原城沖鄉、原燕春鄉相交,重要省道馬安路(馬河口—安菜),縣道廬中路(廬鎮—中義)貫穿而過,成為鄉內主干道,上游河棚河河源頭在境內的姚咀村二姑尖(海拔950米)和安菜村王道人墳上,張沖村花巖山海拔1062米,是全縣第二高峰。


?

廬鎮鄉前身為廬鎮鄉、洪廟鄉,2004年根據省、市、縣區劃調整要求,將廬鎮鄉、洪廟鄉合并為廬鎮鄉,洪廟鄉整建制并入,合并后又將杜祠村整建制并入廬鎮村,石澗村整建制并入和平村,區劃調整后的廬鎮鄉轄13個行政村,279個村民組,5691戶,總人口19419人,總面積131平方公里。目前廬鎮鄉已形成油茶、板栗、茶葉、中藥材四大基地,松、杉、竹、水力、山野菜、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叭f佛湖”牌絞股藍、江山大合柿、“龍舒”牌石材暢銷省內外。


境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優美的原生態自然景觀,有被譽為華東第一瀑的百丈巖瀑布,還有黃石巖瀑布、三龍井、花巖山、二姑尖、通關橋、棋盤石、仙人洞、黃道人墓、仙字巖、高廟、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等旅游景點。老關嶺界碑傳說優美動人,省人防一號工地、省公安廳二號工地防空洞四季如春,更有極具科研價值的大別山地質公園榴輝巖地質保護區等。

【曉天鎮】

曉天鎮位于舒城縣西南山區,距縣城67公里,與潛山縣、岳西縣、霍山縣、金安區毗鄰,105國道、318省道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偯娣e342.15平方公里,耕地3.1782萬畝,轄1個街道28個村、 268個村民組、11003戶,3.8422萬人口,是六安市面積最大的鄉鎮,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安徽省生態鄉鎮,舒城西南山區的商貿中心和林業大鎮,也是全縣最早的四個中心鎮之一。


?


鎮域企業以水力發電、礦產采掘、林木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農特產品主要有茶葉,油茶、板栗、木竹、高山蔬菜、中藥材、食用菌等,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已開發的國家級森林公園、AAAA級風景名勝區——萬佛山座臥其中,望母山、十八羅漢拜觀音等眾多旅游景點正待開發,蘭花、盆景等特色產業國內外聞名,傳統手工藝品根雕、蒲扇走俏省內外。文化底蘊厚重,有曉天老街、褚氏祠堂為代表的古色文化,有小三線舊址、革命烈士墓碑為代表的紅色文化,有小蘭花茶葉,精品國蘭為代表的綠色文化。


?


【山七鎮】

山七鎮位于大別山余脈,東接高峰鄉,西依曉天鎮,遙望萬佛山,北至五顯鎮,濱臨萬佛湖,南連河棚鎮,轄區總面積13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936畝,山場面積57355畝。轄16個村、一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35407人。


?

山七鎮東接高峰鄉,西依曉天鎮,北至五顯鎮,濱臨萬佛湖。平均海拔310米,境內有“一山三寨三尖”,即王母山、火龍寨、三尖寨、桃園寨、柴頭尖、七寶尖、蜈蚣尖,最高峰王母山海拔544米,最低處雙桂村碎石灘,海拔71米。氣候為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季風顯著。年平均氣溫16.3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780毫米以上,無霜期272天。境內淡水資源豐富,有二條主要河流。一是曉天河,源出岳西縣主簿園南界嶺頭;二是山七河,源出本縣廬鎮。兩河于本鎮的大河沿處匯合后,至本鎮雙桂村的碎石灘流入萬佛湖。


境內毛竹、油茶、板栗、柿等經濟林面積大,林果產量高,境內野生動物主要有野鴨、野雞、野豬、黃羊等,主要分布在要元、燕春、柯灣、高山等村境內。境內的非金屬礦有黃砂、螢石礦、地熱等,其中黃砂儲量達百萬方以上。

境內的旅游資源主要有山七河邊的楊柳灣,要元村的電站、仙人洞、三石寺的扁尖頭,梅方村的王母山、望莊營地,街道的關帝廟、溫泉等。

【高峰鄉】

高峰鄉地處舒城縣西南部,距舒城縣城約60㎞,屬山區、庫區和革命老區,東臨萬佛湖,南與河棚鎮,西與山七鎮相接,山河路貫穿全境,區位優勢突出,全鄉總面積83.38平方公里,人口3.1萬,轄14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境內有國家3A級景區-新四軍四支隊紀念館,是省、市、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6年成功進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鄉內有傳奇色彩的姜子牙釣魚臺鯉魚尖;更有十幾座被萬佛湖綠水縈繞的秀麗小島,現已逐步開發為旅游景點。


?


高峰鄉以農業為主,農業資源豐富,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已形成油茶、茶葉、粉絲、山野菜為全鄉支柱產業。為加快推進全景高峰建設步伐,高峰鄉充分發揮紅色、綠色旅游資源優勢,按照“以綠促紅、以紅帶綠、紅綠鑲金、相得益彰”的總體要求,圍繞“旅游立鄉、科技興鄉、產業富鄉、文化活鄉”的工作思路,走“三色同輝、發展旅游、富民興鄉”的新路子,著力打造萬佛湖、高峰山、新四軍四支隊舊址為一體的“一湖一山一址”的立體旅游格局。


隨著環萬佛湖旅游扶貧公路的貫通,形成了以萬佛湖為中心的環湖路交通大循環,帶動了沿線鄉村農家樂、采摘體驗園的興起,促進了民俗旅游、鄉村旅游和生態旅游的發展步伐,全鄉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笆奈濉逼陂g,鄉黨委、政府將利用特殊區位優勢,超前謀劃、因地制宜,極力打造以環湖路沿線為主的生態旅游10公里長廊,形成全縣樣板,占領生態旅游發展先機。


?

鄉黨委、政府按照打資源牌、走特色路的總體思路,立足資源優勢,圍繞茶油、茶葉、山野菜、獼猴桃等產業板塊,大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擴大特色農產品基地規模,壯大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穩步實現特色農產品經濟總量和產業效益同步提升,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高峰鄉東、西港村分別系新四軍四支隊政治部和司令部所在地,紅色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濃厚。2016年,新四軍四支隊紀念館進入全國紅色經典景區名錄,2020年,新四軍四支隊紀念館又成功進入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高峰鄉將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進一步深挖資源、積極爭取,努力將新四軍四支隊政治部、司令部舊址打造成全縣乃至全市、全省的紅色教育示范基地,快速推進東西港文旅區建設步伐。

【開發區】

舒城經濟開發區城關園區位于縣城北部,規劃面積13平方公里,是2006年省政府批準建立的省級開發區,是產城一體化園區,是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全省新型工業化童車童床示范基地。


?


自成立以來,城關園區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努力打造一流發展平臺。先后新建了三里河路、鼓樓北路、龍潭北路、古城北路等38公里道路,初步形成了“七橫八縱”的路網格局;完成了境內桃溪支渠和三里河共6公里的河道改道;建成了日處理污水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和220KV變電所各一座;完善了建成區內的供電、供水、供氣、路燈、標識標牌等配套設施。截至目前,建成區已達9平方公里,建成區內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基本實現了綠化、亮化、美化和信息化。


?


近年來,城關園區始終圍繞“傳統產業抓提升”的發展思路和“爭創國家級開發區”的發展目標,在強化政策引導、激發企業創新創牌、加速產品升級換代的同時,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先后引進了總投資2200萬美元的快樂蜂食品、總投資1億美元的必斐艾食品、總投資6億元的夏星年產20萬噸速凍肉制品深加工、總投資2億元的浩緣朋制衣、總投資1億元的金絲狐羽絨服飾加工、總投資10億元的峰源包裝產業園、總投資5億元的兒童用品產業園、總投資2.3億元的綠榮虹茂白色家電五金配套、總投資5億元的宏路輕工電子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發展前景好的大項目。這些項目的落戶和建成投產,進一步加快了園區食品加工、兒童用品、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的升級步伐,進一步壯大了園區經濟總量和產業規模。


?


截至目前,園區入駐企業430多家,其中規模企業56家,形成了食品加工、裝備制造、新型建材等主導產業,食品產業園、五金產業園、兒童用品產業園初具規模。


?


下一步,城關園區將以進入國家級開發區培育期為契機,以爭創國家級開發區為動力,進一步營造“四最”營商環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加大招大引強力度,狠抓重點項目建設,壯大園區經濟總量,力爭早日實現國家級開發區創建目標。


主辦單位:舒城縣融媒體中心 地址:舒城縣城關鎮桃溪東路融媒體中心 聯系電話:0564-8623660 傳 真: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網絡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64-8624824

皖ICP備07011113號-1?皖網宣備070025?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舒城縣融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皖公網安備 34152302000107號    技術支持:舒城傳媒 訪問統計

香蕉app,穆斯林少妇xxxxx潮喷,久久精品无码专区2022,翁与小莹第十部47一5o章,久久无码av三级,无人区乱码卡一卡二卡